“量降額升”是今年618國內彩電行業主基調,據奧維云網(AVC)數據顯示,618期間,彩電線上市場零售量為249.9萬臺,同比下降12.9%;零售額為79.7億元,同比增長5.1%,市場觀點普遍認為,促銷狀況雖差強人意,但銷額的明顯增長,也帶動了上游面板產業的回暖。
進入2023年,面板行業整體呈恢復態勢,TV面板的價格更是數月連漲,據WitsView 6月份最新數據顯示,65寸QHD、55寸QHD、43寸FHD和32寸HD電視面板的價格持續回暖,均價較5月分別上漲6.9%、7.6%、5.3%和6.3%,自2月下旬觸底以來已連續4月保持上漲。因此,對于走出虧損陰霾、迎來回暖的面板廠商而言,該如何展開下半年及未來的市場布局?
漲價可期,廠商盈利能力逐漸恢復
由市場供給與需求變動,引發面板價格漲跌的循環,也被稱作液晶周期,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,受經濟疲軟、通貨膨脹導致需求下滑等因素影響,TV面板的價格快速下跌,直至2023年2月份,在疫情好轉、經濟復蘇背景下,TV面板走出價格低谷。
6月份以來,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價格繼續大幅普漲。具體而言,85寸均價上漲20美元,65和75寸均漲10美元,50和55寸分別漲8和6美元,32和43寸分別上漲2和3美元,據洛圖科技研報預測,目前市場情緒仍在發酵,根據面板廠商每月的經營計劃和控盤邏輯,7月份,面板價格仍將繼續上漲,各尺寸均已經站在盈虧平衡線之上。
就本輪TV面板價格上漲持續的時長,行業尚未有確切的時間點,但據群智咨詢(Sigmaintell)預測數據,LCD TV面板價格增長態勢或將維持至三季度,隨著LCD TV面板業務全面扭虧為盈,預計從三季度開始,TV面板價格漲幅逐步收窄。另有面板行業相關人士告訴記者,電視面板價格上漲的持續時間,主要取決于市場供需情況、產能恢復速度等因素。
群智咨詢資深分析師李曉燕向中國家電網記者表示,本輪TV面板價格漲勢有三大驅動因素:首先,液晶電視面板供應高度集中,致使頭部面板廠商的全球議價權大幅提升;其次,頭部面板廠商持續動態控產、按需生產,在需求低迷的環境下,調節供需關系并降低庫存水平,由此推動面板價格繼續上漲;第三,面板價格形成漲勢之后,也令電視廠商面板備貨信心恢復,策略由保守轉向積極,從而推動面板備貨需求環比持續恢復。
從頭部廠商對TV面板的布局來看,2023年一季度,京東方LCD TV面板出貨量繼續領跑全球,其中65寸及以上的出貨量持續保持首位。據京東方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,2022年下半年來,面對行業需求低谷,公司踐行“按需生產、動態控產”的經營理念,推動盈利能力恢復。近年來,京東方在OLED業務上亦持續增長,并將OLED拓展至折疊屏、智能電視、智能手表等領域。數據顯示,2023年一季度,京東方柔性AMOLED出貨量接近3000萬片,年度出貨目標1.2億片正穩步達成。
另一頭部廠商TCL華星光電,其出貨量僅次于京東方,在TV面板領域,TCL專注于大尺寸高端產品,此外,TCL也在Mini LED領域,建立了貫穿上下游產業鏈的生態優勢。據最新618戰報顯示,TCL電視收貨頗豐,其中Mini LED電視與75寸+超大板電視,還取得銷售量與銷售額的雙冠軍。行業機構普遍認為,2023年,在TV面板復蘇的態勢下,TCL盈利能力將得到改善。
據洛圖科技關于《全球液晶TV面板市場月度追蹤》報告指出,2022年,中國大陸面板廠全年出貨總量達1.69億片,同比增長5.7%,占比達到66.9%,較2021年提升4.7個百分點,刷新歷史高值。由此可見,大陸廠商主導了全球液晶電視面板供應鏈。除京東方、TCL華星光電外,惠科(HKC)、群創(InnoLux)2022年出貨量均超過3000萬片。然而,于電視面板廠商而言,2022年也是艱難的一年,多數廠商業績大幅虧損,展望2023年,TV面板雖迎來持續漲價,但隨著競爭加劇,TV面板行業也將產生新的市場格局。
Mini LED成本優勢凸顯,宏觀環境仍不容樂觀
回首電視機百年發展歷程,由CRT技術到LCD、OLED技術,再到如今風頭正盛的Mini LED與Micro LED技術,總體而言,電視面板產業革新相對緩慢,但每次的技術革新,都帶來顛覆性的影響。
如今,Mini LED憑借獨特優勢,備受行業關注、資本追逐,一些行業觀點認為,Mini LED或將成為LCD最佳替代方案。對此,群智咨詢TV事業部研究總監張虹,在接受中國家電網記者采訪時表示,Mini LED在電視應用中,不是替代LCD的關系,而是通過背光技術,升級延長LCD產品的生命周期。通過對傳統LCD電視性能提升競爭力,進而改善產品盈利空間,延續液晶產品生命周期。
具體到Mini LED背光電視的主要優勢,張虹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:其一,產品性能增強,Mini LED背光分區增加,提升了產品的亮度及對比度,縮小了和OLED電視產品之間性能的差異;其二,供應鏈成熟,成本下降空間大,Mini LED背光及LCD面板供應鏈成熟,具備性能改善和成本優化空間;其三,中國品牌策略積極,市場成長潛力大,比如海信,TCL等國產品牌策略積極,Mini LED背光電視持續下沉,成長潛力大,預計Y23Mini LED背光電視全球出貨規模將達到370萬臺,同比增幅28%。
相較于Mini LED,Micro LED由于耗費較高的成本,如今尚未在TV面板領域實現量產。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認為,從市場供給側分析,目前,全球液晶面板技術在技術革新方向上,存在的兩大流派之爭,即Micro-LED與Mini-LED之爭,導致技術走向的不確定性不降反增,而這也進一步致使液晶面板價格走高之勢日益凸顯。
另值得注意的是,全球液晶面板技術發展路徑并非一帆風順,決定Micro LED與Mini LED競爭結果并不完全是技術,更有經濟因素在驅動和制約。陳佳還提到,目前液晶市場龍頭企業往往采取的都是“腳踩兩只船”策略,即同時布局兩種Micro-LED和Mini-LED,以防因賭錯大方向而出局。同時,Mini LED當前的火熱并不會改變其過渡性產品的地位,終有一天隨著MicroLED生產線成本的下降,Micro LED將實現對Mini LED的全面替代。如何平衡Mini LED產能,以發揮LCD生產線余熱,同時布局更先進的Micro LED產能,以應對未來產業鏈技術革新,這是擺在TV面板行業面前的最大難題。
當下,在消費需求的驅動下,TV面板廠商還主要聚焦大尺寸與高刷技術賽道,據群智咨詢(Sigmaintell)預測數據顯示,大尺寸化帶動2023年電視面板平均尺寸增加至49.2英寸,預計到28年持續增長;高刷產品滲透率從2022年10.7%增加到2023年預計13.1%,且未來高刷有望從電視高配向標配普及。
在TV面板持續漲價之下,面板廠商也將逐漸走出虧損陰霾,但受制于“液晶周期”的影響,面板廠商在漲價之后的業務布局,與下跌之前的預備工作,則顯得尤為重要。張虹亦表示,面板廠商仍舊不可忽略的是,當下宏觀環境依然不容樂觀,因此,對廠商來說,應做好萬全之策,首先,需充分考量并尊重市場需求變化節奏,理性而穩健的推進產能調控策略,避免因產能過快恢復使得LCD電視面板供需再次失衡,帶來價格的再次下探;其次,避免面板價格非理性過快上漲對需求形成進一步的沖擊;最后,積極推動降本增效以及產品技術多元化,持續增強企業自身的綜合競爭力。
在物聯網時代與數智化背景下,未來,TV面板仍然存在新的發展機遇,如可折疊屏、透明屏等新型面板技術的發展,以及面向智能家居等新應用領域的拓展,于面板廠商而言,除了把握好技術優勢外,或許更要考慮在多領域的延伸與拓展。
【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】: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,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。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歡迎提供相關證據,發送郵件至731801816@qq.com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
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,侵權必究。